銅鐘雕塑的不同名字
發布時間:2021-01-06瀏覽次數:65
在佛教寺院中最重要的法器應該就是銅鐘了,我們經常會說“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”,這句話充分能體現銅鐘在佛教寺院中的位置了。其實在佛教中,不同的鐘還有不同的叫法,你知道都是什么嗎?
在佛教中銅鐘的叫法分為兩類,一種是大鐘,一種是小鐘。大鐘又稱為梵鐘、洪鐘、釣鐘、撞鐘等。大鐘在撞響的時候,整座寺院都能聽到,因為它的鐘聲是響亮而悠遠的,所以被叫做洪鐘。同時它也是被吊在鐘架上被撞擊的,所以又被稱為撞鐘和釣鐘。
小鐘又被稱為半鐘、行事鐘和喚鐘。小鐘只有大鐘的一半大,所以被叫做半鐘。而小鐘通常都被掛在大雄寶殿或者禪堂門口,用來告知僧人行事的開始,所以被叫做行事鐘。它也被掛在方丈的門外,通常由侍者敲擊,用于傳喚人,所以叫喚鐘。
一般說來,佛鐘有三下、七下、十八下、三十六下、一百零八下的叩擊鳴法。在僧眾們齋粥下堂、參禪完畢、早晚巡視或吃茶下床的時候,鳴三下;在住持早晚到佛前行香、住持進入僧眾講堂的時候,鳴七下;在齋時僧眾進入齋堂的時候,鳴十八下,叫做“入堂鐘”,入堂鐘是按照進齋的次序而逐次完成的;而三十六下則是集三通擊鳴之和,總成一百零八下。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